《长安三万里》:不是我爱的模样
思来想去,在全网普遍好评的情况下,冒着又要被骂黑子的风险,还是想写这么一篇影评。倒真不是为了博眼球啊。
(相关资料图)
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不追星,不粉,不黑,不吹。不能说理性中立,但也确实没有什么执念。
前不久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长安三万里》,看完出来我就说:我不太喜欢。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我觉得李白不应该是电影里那个样子。能写出《将进酒》那般锦绣诗篇的人,应当胸怀壮丽河山。可以有缺点,但不可能如此偏激,功利,醉生梦死,对朋友没有诚信,和贪生怕死。
当然,不可否认,电影画面极美,是一场视觉盛宴。长安人美,景美,诗更美。就冲着这一点,也应该去看。
追光的动画电影我看过好几部,《哪吒》《姜子牙》《青蛇》,很有新意,画面都很美,人物刻画都比较弱,有刻意想拔高立意的痕迹,故作苦大仇深之态(小声bb有点中二少年强说愁的感觉)。但是,挡不住我也喜欢看啊,小青和小白那么美,cp感那么强,姐妹独自美丽,谁不爱!所以说,电影本身有没有缺点,并不妨碍我们喜欢它啊。
好了,回到《长安三万里》。全剧三小时,是我目前看过时间最长的动画电影,全剧以高适视角回忆和李白的相识相知,引出长安诗人们的众生相与长安的兴衰史。诗篇串连全剧,出现的场景并不生硬,许多也是耳熟能详。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春晓》,真的是全场的孩子跟着一起大声的念,听着还真有点感动。
其中两处的诗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一是李白的《将进酒》,电影画面宏大华美,众人骑鹤而上,上至天宫与仙人共饮美酒。听的人心潮澎湃,一股豪迈涌上心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是李白被流放途中,就恰逢大赦天下,顿时就吟出了那首: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此刻,方才能体会李白那种突然获得自由的狂喜,与一身轻快的畅意。
为什么说剧情方面弱呢。因为电影末尾引出了主题“诗在,长安就在”,但是,全篇并没有以此为主线把剧情很好的串起来,诗篇的堆砌只是一个非常表面的表达形式,剧情的内核需要直击心灵的叩问才可。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无论悲喜,能以诗言志,以诗言情,以诗来抒写内心深处的愁苦,压抑,以诗来给自己点亮黑暗中的光,让自己从不曾放弃希望。写形未能写意,是有些遗憾的。而且全剧没有高潮和冲突,总体叙事过于平淡。
可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引爆口碑,获得如此之多的好评呢?我想,除了景美,诗美,还有一点,是引发了关于人应该如何活着的思考。一千个观众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高适与李白,是截然不同性格的两种人的人生,李白天纵奇才,不是地球online的标配版本,很多人从高适的身上读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更像是现在的小镇做题家,离我们更近一些。天资平平,心怀大志却始终报国无门,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壮志难酬。如果不是安史之乱,“非常之危”才有非常之际遇,那很有可能就此一生郁郁而终了。而这,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最有可能的人生,努力着,却仍然平平无奇的,度过这一生。一念至此,何其悲哀,而又无奈。
我忽然想到,全剧是以高适视角讲述,背景是李白与永王作乱被抓,高适答宫中来的程公公的近似“拷问”,要他回忆与李白相识细节。想到其中每每李白不如意时,总是会来找高适,并对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想,那么把李白讲的越是不堪,越是无脑,越是天真,越是无害,那么能够帮其脱罪的可能才会越大,才越不会让朝廷顾忌。
高适貌似波澜不惊,淡漠无情的描述李白,可有两处细节暴露了他的真心。一是最后诈赢敌军,程公公与高适道别,说到杜甫,他头也未回,可一提到李白,他立刻提马回来,紧问情况(可怜的杜甫,默哀),可见他内心之看重。另一处是影片结尾,高适与书童骑马而行,两人评诗,最后的最后,高适说了一句,最喜欢的,还是李白的诗。有点: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那点味道了,哈哈。
今天写的有点长,但是那句话,我是认同的,“诗在,长安就在”,无论古今,诗与歌,都代表着人类的信念之火,火种不熄,希望就永远不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