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调查丨热钱流入,27种中药材涨价超200%,上市药企冷静应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望 报道
【资料图】
中药材涨价品种还在不断涌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记者从康美中药网统计发现,近一年来,价格涨幅达到200%以上的中药材为27种(包括不同规格),其中当归须和紫菀的价格涨幅均超过300%。
“产地行情热度并未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降低,让人分不清淡旺季的分界,甚至找不到上涨的理由,利好被无理由放大,行业池内正在注入更多的资本。”康美中药网认为。
由国家发改委授权ST康美(600518.SH)发布的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6月30日,该指数为2144.72点,相比2022年12月12日的1720.28点,上涨幅度达到24.67%。
不过,生意社认为,中药材市场和产地由于近期部分品种涨幅过快,现在进入一个高价瓶颈期,需求端大幅萎缩,商家出货意愿加强。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亦表明,该指数于6月28日再创新高达到2145.16点,但近几日出现了高位震荡。
尚未传导到中成药虽然中药材涨价此起彼伏,但中成药上市公司并未出现明显传导。
“公司一般都是提前半年储备原材料,中药材涨价目前对公司中成药生产成本影响不大。”信邦制药(002390.SZ)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公司目前没有中成药调价计划。”
华润三九(000999.SZ)亦称,中药材价格今年有一定幅度上涨,对成本有一定影响,但对总体成本影响幅度不是特别明显。对于使用量比较大的品种,公司会进行一定战略储备。
“长期来看,中药材由于人工成本、通胀、稀缺等因素,价格趋于逐渐上涨态势。”华润三九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会通过加大种植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制定适当的采购策略等举措,化解中药材上涨带来的影响。”
上述华润三九工作人员还认为,中药材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不同年份的价格变化比较大,不同品种有涨有跌也可以缓解上涨压力。
众生药业(002317.SZ)也通过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续关注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原材料的生产周期、供应情况和价格变动,根据需求合理采购,力求在保障供应、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控制成本。同时,继续坚持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持续通过管理提升纾解成本上涨压力。
但此前已有上市公司以原材料涨价等理由对主导产品进行了提价。
今年5月,片仔癀(600436.SH)宣布,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
以此计算,片仔癀锭剂此番国内市场零售价格涨幅为28.81%。
而片仔癀涨价的理由是,公司片仔癀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等上涨,价格调整的结果会是“公司经营情况一般呈现稳步增长的状况”。
“片仔癀锭剂具有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优势,也是片仔癀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涨价可能主要出于提高盈利考虑。”一家中药上市公司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涨价优势其它公司很难跟风,而且片仔癀其它产品如安宫牛黄丸也没有涨价。”
资料显示,片仔癀锭剂与安宫牛黄丸有着相同的成分,其中包括麝香和牛黄。
“这两年虽然麝香价格基本平稳,但牛黄价格确实有较大幅度上涨,照理片仔癀也应该提升安宫牛黄丸价格。”上述中药上市公司高管认为,“这主要是片仔癀锭剂缺少竞品,安宫牛黄丸则生产厂家众多。”
查询可知,生产安宫牛黄丸的上市公司并不少,但其中可以生产“双天然”(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安宫牛黄丸的上市公司只有同仁堂(600085.SH)、片仔癀、广誉远(600771.SH)和达仁堂(600329.SH)。
目前,这些企业尚未公布安宫牛黄丸提价计划,并且已有上市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涨价。
其中,安宫牛黄丸的主要生产厂家同仁堂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安宫牛黄丸暂无提价计划”。
与之相对应,天然牛黄的价格已经翻倍。
“天然牛黄价格近一年上涨幅度达到102%。”康美中药网信息采集专员肖玉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需求刺激热钱流入根据康美中药网信息,中药材价格高位运行,长周期、大宗根茎品种继续保持坚挺价格。
“这轮中药材涨价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肖玉杰表示,“主要原因是中药材生产费工费时,属于劳动密集产业,由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打工,加上中药材此前多年处于低价区位,生产不足,疫情期间爆发的需求增加刺激了社会上热钱流入。”
但药材种植企业在此期间收入并未明显增长,有的甚至下滑。
按照香雪制药(300147.SZ)定期报告,其2021年中药材收入12.09亿元,2022年变成9.24亿元。
振东制药(300158.SZ)也是如此,2021年药材种植行业收入为5.86亿元,2022年下降至4.57亿元。
根据披露,振东制药拥有省内、省外9个中药材优势产业区,重点建设13个产业重点县,主要发展中药材品种30个。
“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振东制药相关人士称,“受倒春寒影响,今年连翘、山桃、山杏等果实类药材产量较正常年有所下降,同时近期受持续干旱和高温影响,中药材种苗长势较差。”
由于中药材存在“靠天吃饭”因素,亦有囤积居奇现象。
“有资金在了解到许多品种的利好因素后进入囤货。”肖玉杰指出,“低价囤货有利行业发展,恶意炒作会阻碍行业发展。”
肖玉杰认为,游资进入中药材领域,有利的方面是增加了产地、市场经营商家收入,刺激了中药材生产,弊端是增加了中药厂、消费者(患者)等的原料价格成本。
市场观点也指出,在集采降价的背景下,中成药生产厂家开始承受中药材涨价压力。
近日公布的中成药首次全国集采结果显示,共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49.36%,涉及众生药业(002317.SZ)、大理药业(603963.SH)、益佰制药(600594.SH)、方盛制药(603998.SH)、华润三九、嘉应制药(002198.SZ)、步长制药(603858.SH)等众多上市公司。
但相关上市公司却纷纷表示成本可控。
“国家进行中成药集采的目的主要是压缩渠道利润空间、优化行业竞争格局、降低患者用药负担。”九芝堂(000989.SZ)通过互动平台称,“从短期来看,中成药集采会对中标药品价格带来一定降幅,但也会扩大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促使企业压缩相关渠道环节,实现‘以价换量’。”
而前述中药上市公司高管认为,相比生产厂商的压力,中药材涨价最先被传导应该是中药饮片的使用者(患者)。
“周围使用中药饮片治病的人,现在都在反映价格高了不少。”上述中药上市公司高管说。
肖玉杰也认为,中药材涨价最终是由消费者(患者)买单。
“从以往中药材涨价规律来看,整体上大约10年一个周期。”肖玉杰指出 ,“目前市场主要以囤货为主,个别品种有向恶意炒作风险的发展趋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