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丨把论文写在最广袤的田野之中
郭恒(右一)正在为乡亲们讲解农技知识。青海日报记者 张子涵 摄
【资料图】
4月28日,清晨时分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一场大雪急匆匆地落下,一时间整个高原小镇银装素裹,飞舞的雪花浸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走在街边泥土的芬芳总是在不经意间扑鼻而来。
上午十时左右雪势逐渐缓和,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从囊谦县城出发,赶往距离县城四十多公里之外的娘拉乡娘麦村进行科技指导帮扶。
“那里是整个囊谦县海拔最低的村子,气候环境要相对其他村子好一些,农作物长势好产量相对较高。”囊谦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拉加对大家说起了县里农作物种植的大概情况。
“去年这个村亩产最高有多少斤?”郭恒博士紧接过话茬问。郭恒博士是这次科技指导帮扶队伍的队长,算上这次他已经是第7次来玉树州进行科技指导帮扶,他说:“我已经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总会时刻挂念这里的农作物长势,还有这里的乡亲们。”
穿梭在峡谷中一路颠簸,汽车的车轮一路画着“S”,发动机在偌大的峡谷中发出声声嘶吼。穿峡而过的正是澜沧江的分支拉曲河,时而平静沉稳,时而汹涌湍急,由于刚下过雪的缘故,峡谷的顶部盖着一层厚厚的雾,青黑的山石、淡黄的草皮再加上翠绿的树林,色彩斑斓的峡谷美景能让人暂时忘记这里的海拔,一路上大家相互交流了很多,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娘麦村。
“土豆种子切开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芽眼,否则不会发芽。”还没来得及相互介绍,郭恒博士就拿起一粒土豆种子在村民俄金它生家的院子里给大家讲了起来。俄金它生是村里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天要种的土豆种子有一部分就存放在他们家,不一会儿小小的院子就聚满了人,他们都是前来参加这次技术帮扶指导的村民,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专家们讲农技知识,还时不时相互讨论并提出问题,授课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老师们,不如咱们去地里给正在播种的乡亲们现场指导指导吧。”俄金它生提议,大家一呼百应。很快,俄金它生就把大家领到了一处田垄,黝黑的土地平整地连成一片又一片,远远望去几辆农耕车正在松软的土地上作业,村民一手拎着装种子的塑料桶,一手往地里播种,动作熟练极了。
“大娘,每两粒种子之间应该间隔30厘米,而且应该紧贴土层摆放。”“农耕车要调整好角度,保证所有种下去的种子都能覆盖到。”“施有机肥时要注意时间节点,要保证肥料的施用与需求时节保持一致……”在三位科技指导帮扶专家的连帮带讲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技大讲堂”在田间地头开讲,乡亲们听得认真,干得火热,不一会儿就把拉来的土豆种子就全部种完了。
扎西南加是村里合作社的一员,他说:“今天的农技指导对我们以后种地帮助很大,大家都不知道原来种地也有这么多学问,真是太感谢几位老师了,他们不仅把专业技术说得通俗易懂,而且还给我们亲自示范,让我们学得更好更快。”
“囊谦县作为全州的农业大县,截至四月中旬,春耕完成进度达到40%—60%左右,其中青稞已耕种5万亩(3333公顷);马铃薯0.2万亩(133公顷);蔬菜0.105万亩(70公顷);藏小麦550亩(37公顷)。我们要继续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让‘玉树粮仓’名副其实。”拉加说。
2023年农科院科研人员将继续依托建设产业“四地”为契机,与囊谦县农牧科技和水利局共同计划在娘麦村开展绿色有机马铃薯产业发展,结合春耕工作确定符合当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且结合玉树当地天然无污染有利条件打造有机马铃薯品牌战略,提高当地农牧民种植马铃薯效益,助推马铃薯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