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科普|宝宝发热进了ICU,原来是“亲吻病”作祟!此病因亲吻导致吗?

2023-01-04 21:51:59 来源:

5岁的聪聪(化名)因“间断发热伴咽痛1周”入院。体温最高39.5℃,伴鼻塞、声音略嘶哑,偶有头痛,无咳嗽、流涕等不适。外院以“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天,未见明显好转。聪聪的右侧颈部可触及4cmx4cm大小淋巴结、左侧颈部可触及花生粒大小1个淋巴结,略有压痛,可移动,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尚红润,咽充血,双扁II度肿大,双侧扁桃体可见较多白色分泌物附着。实验室检查异常淋巴细胞21%,EB病毒核酸和抗体阳性,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亲吻病”),EB病毒感染引起。经过对症治疗,聪聪的病情得到控制,可先出院休养,之后还需要定期随访。

近年来,感染EB病毒的孩子并不少见。有些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还进了ICU,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这个EB病毒是什么?为啥叫“亲吻病”?是因为亲吻导致生病的吗?


【资料图】

什么是亲吻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亲吻病指原发性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可出现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眼睑水肿。

我国亲吻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儿童,发病高峰年龄在4-6岁,与长辈对儿童的喜爱、情不自禁的亲吻有关。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儿童感染的年龄逐渐增大,但10岁时仍有近90%的儿童血清EBV抗体阳性。西方发达国家6岁以下儿童原发性EB病毒感染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等非特异性表现,但在青少年约50%表现为IM,与青少年开始有亲密行为有关。因此,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高峰年龄不同。

亲吻病的传染源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亲吻病的传染源是EB 病毒,疱疹病毒科γ亚科,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原发性EB 病毒感染为患者第一次感染EB 病毒,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后病毒在记忆性B淋巴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受感染者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其咽部可不定时排泌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一般情况下,EB病毒可以长期地寄宿在人的咽部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以后释放到人体的唾液中,然后通过唾液来进行传播,因此唾液传播是EB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亲吻病如何诊断?

亲吻病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和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表1)。临床诊断病例需满足临床表现中任意3项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任意1项,确诊病例需满足临床表现中任意3项及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中任意1项。

需要说明的是,EB病毒DNA检查并不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病例的诊断条件,仅作为EB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依据,EB病毒DNA阳性,可能为EB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不能区分是否为EB病毒首次感染,因此不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的实验室依据。

亲吻病的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指标有何变化?

亲吻病通常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增加,>10×109/L,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者亦可见到,但占比不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通常升高,大部分患儿>50%,通常在50%-75%者较多。C反应蛋白不增高或轻度增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高者可达50%以上。大部分患儿血小板计数正常,极少数患儿可见血小板计数降低。

检测EB病毒DNA含量为什么不测咽拭子,而是采集血液?

EB病毒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B细胞内,咽部可不定时排泌病毒,因此咽拭子检测EB病毒DNA不能区分是否为EB病毒初发感染。即使咽拭子EB病毒DNA阳性,也不代表EB病毒在大量复制,咽拭子EB病毒DNA阳性不能等同于病毒血症,不能与临床症状挂钩,因此不同于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EB病毒通过咽拭子检测无临床意义,检测全血中EB病毒拷贝数可反映EB病毒复制的水平。

被亲吻后一定会表现为亲吻病吗?

如果家里有一个可爱的宝宝,长辈总是难以抑制想亲亲这个软软糯糯、活泼可爱的小家伙。但是亲吻了宝贝后,宝贝是不是一定会得亲吻病呢?亲爱的家长,不必过度焦虑。被EB病毒感染后得成人虽然会称为病毒携带者、会不定时排泌病毒,但也不是一直都排泌EB病毒。而且,儿童感染EB病毒后不一定会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事实上,EB病毒在正常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90%以上的成人血清中EB病毒抗体阳性,即感染过EB病毒,我国儿童10岁时有近90%的儿童感染过EB病毒。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病毒的挑战,这是免疫系统成熟的必经之路,只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尽量减少感染生病的风险,家长偶尔亲孩子也是可以的。至于外人,能不亲就不要亲,能少亲就少亲,实在避免不了,那也不要亲重要部位。

但以下几种情况下千万不要亲吻孩子:

1. 出现疱疹、水疱、脓疮、皮疹等皮肤病

皮肤出现皮疹、溃疡,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很多都可以通过口腔唾沫,近距离接触等传染。有的对成人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

2. 化浓妆者

不少化妆品含有铅、汞等化学物质,且含有雌性激素。这些有害物质通过亲吻进入宝宝体内,容易引起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在与宝宝亲密接触前一定要卸妆,尽量避免婴儿舔舐成人脸上的脂粉。

3.感冒患者

婴儿抵抗力弱,极其容易被感冒病毒传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这些病毒多寄生在鼻咽上呼吸道黏膜中,极易通过亲吻传播。

4.口腔疾病患者

牙龈炎及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人,口唇部会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这时候亲吻孩子,病菌就会进入孩子的口腔及体内,引发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5.腹泻、肠道感染者

致病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经口传播。孩子胃肠道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无论细菌、病毒侵犯胃肠道,都易造成感染。

6.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家长也要避免帮孩子咀嚼食物、舔试温度、口对口喂食的情况。这种亲昵的行为,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还会继发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7. 携带具传染性的肝炎病毒

甲肝主要通过粪便、口途径传播,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因此,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除了亲吻,这些行为也是不可取的:(1)将食物咀嚼后再喂给宝宝;(2)喂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试试温度;(3)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4)外出回家不洗脸、不洗手、不换衣服,就抱孩子亲热。

亲吻病如何治疗?

亲吻病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1)一般治疗包括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伤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给予护肝降酶治疗。(2)不推荐常规抗病毒治疗。病情重、进展快或有并发症者可进行抗病毒治疗,热退后可考虑停用,并发脑炎者可适当延长至2-3周。(3)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菌药物,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面,如发生并发症的重症患儿,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5)防治脾破裂,应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后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④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作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  杨蔺

标签:

最新内容